武氏祠石刻
時間:2016-10-27 16:20:41 點擊:次
武氏祠是漢代的祠堂和墓地,位于嘉祥縣紙坊鎮(zhèn)的武翟山村村北,始建于東漢桓、靈時期,全石的結構,取材也廣泛,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了東漢時期的社會狀況,風土的人情,典章的制度以及宗教信仰等。武氏祠的漢畫像石是中國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漢碑、漢畫像石群?,F存石闕和石獅各一對,石碑有兩塊,祠堂的石刻構件四組40余石。石闕和石獅是墓道的設施,對闕對稱,間距4、15米,是由基座、闕身、櫨斗、闕頂組成。
重檐是平伸,頂刻著四坡瓦壟,傍依單檐子闕,通高4、30米,基座各寬2、58米,厚1、4米,通體刻畫花邊的紋飾。
兩闕身正面有建和元年(公元147年)題銘90余字,記有立闕人武始公暨弟綏宗、景興、開明及營造工匠姓名。一對石獅子相對立于闕前兩側,高1、24米,長1、45米,巨口膛目,昂首顧盼,渾樸端莊,形態(tài)非常的生動。
武梁祠是單間歇山式,現存六石,“祥瑞圖”二石,“武家林”斷石柱一石。
東西中三壁上部,羅列四十余則歷史故事,從伏羲至夏商古代帝王。
三壁下部為祠主的車馬出行、家居庖廚等畫像。東西壁山尖刻東王公、西王母等靈仙故事,內頂的刻布神鼎、黃龍、比翼鳥、比肩獸等各種祥瑞圖像,旁有隸書榜題。
前石室是雙開間,懸山式的頂后壁正中龕?,F存 十六石,即原“前石室畫像”十二石,“后石室畫像”5二石,“孔子見老子”一石,供案一石。
西壁下部刻有大幅水陸的攻戰(zhàn)圖。小龕后壁刻有祠主樓閣的家居圖,室頂為仙人出行、雷公電母、北斗星君、伏羲女媧等靈仙神話,伴有大量榜題,一般認為祠主為武榮。
左右室與前石室形制相同,現存十七石,即原“左石室畫像”八石,后石室畫像有七石,殘脊一石,花紋條有一石。
清乾隆時黃易等人進行了發(fā)掘清理,認為祠有四座,即“武梁祠”和“前石室”、“后石室”、“左石室”,除將其中“孔子見老子”一石移置于濟寧學宮外,皆就地建屋將畫像石砌于壁間,外繚石垣,圍雙闕于內,題門額曰“武氏祠堂”。
這批石刻藝術的重新問世,以其現有的“畫像古樸,八分精妙”引起世人的注目,名家學者爭相拓墨,中外書刊廣為著錄。
新中國成立之后,為加強這批珍貴文物的保護和管理,在此專設文物保管所。
1964年將處于深坑中的石闕、石獅,按原位置提升到地坪以上,并建立了寬敞的保護室。
1972年將舊墻壁中的畫像拆出移入了闕室陳列。
1981年蔣英矩在進行全面考察后進行了配置復原,提出了“后石室”并不存在的確證。
武氏祠是國務院于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,與“三孔”“故宮”等地位相當。直至今日武氏祠存有闕室、畫像石展廳和西長廊三個陳列室。漢畫像石四十六塊,漢碑有兩塊,清碑十一塊,石獅、石闕各一對。此外嘉祥縣出土其他漢畫像石七十七塊,隋碑一通,清墓志銘四盒,黃庭堅書法的刻石四塊。然而武氏祠的現狀卻依然令人憂心不已:有好些石刻雜亂的排放在室內,有些僅用鐵欄桿護住,頗有監(jiān)獄的味道,就是畫像石展廳里的漢畫像石也僅僅是用玻璃罩住視線也不好。
重檐是平伸,頂刻著四坡瓦壟,傍依單檐子闕,通高4、30米,基座各寬2、58米,厚1、4米,通體刻畫花邊的紋飾。
兩闕身正面有建和元年(公元147年)題銘90余字,記有立闕人武始公暨弟綏宗、景興、開明及營造工匠姓名。一對石獅子相對立于闕前兩側,高1、24米,長1、45米,巨口膛目,昂首顧盼,渾樸端莊,形態(tài)非常的生動。
武梁祠是單間歇山式,現存六石,“祥瑞圖”二石,“武家林”斷石柱一石。
東西中三壁上部,羅列四十余則歷史故事,從伏羲至夏商古代帝王。
三壁下部為祠主的車馬出行、家居庖廚等畫像。東西壁山尖刻東王公、西王母等靈仙故事,內頂的刻布神鼎、黃龍、比翼鳥、比肩獸等各種祥瑞圖像,旁有隸書榜題。
前石室是雙開間,懸山式的頂后壁正中龕?,F存 十六石,即原“前石室畫像”十二石,“后石室畫像”5二石,“孔子見老子”一石,供案一石。
西壁下部刻有大幅水陸的攻戰(zhàn)圖。小龕后壁刻有祠主樓閣的家居圖,室頂為仙人出行、雷公電母、北斗星君、伏羲女媧等靈仙神話,伴有大量榜題,一般認為祠主為武榮。
左右室與前石室形制相同,現存十七石,即原“左石室畫像”八石,后石室畫像有七石,殘脊一石,花紋條有一石。
清乾隆時黃易等人進行了發(fā)掘清理,認為祠有四座,即“武梁祠”和“前石室”、“后石室”、“左石室”,除將其中“孔子見老子”一石移置于濟寧學宮外,皆就地建屋將畫像石砌于壁間,外繚石垣,圍雙闕于內,題門額曰“武氏祠堂”。
這批石刻藝術的重新問世,以其現有的“畫像古樸,八分精妙”引起世人的注目,名家學者爭相拓墨,中外書刊廣為著錄。
新中國成立之后,為加強這批珍貴文物的保護和管理,在此專設文物保管所。
1964年將處于深坑中的石闕、石獅,按原位置提升到地坪以上,并建立了寬敞的保護室。
1972年將舊墻壁中的畫像拆出移入了闕室陳列。
1981年蔣英矩在進行全面考察后進行了配置復原,提出了“后石室”并不存在的確證。
武氏祠是國務院于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,與“三孔”“故宮”等地位相當。直至今日武氏祠存有闕室、畫像石展廳和西長廊三個陳列室。漢畫像石四十六塊,漢碑有兩塊,清碑十一塊,石獅、石闕各一對。此外嘉祥縣出土其他漢畫像石七十七塊,隋碑一通,清墓志銘四盒,黃庭堅書法的刻石四塊。然而武氏祠的現狀卻依然令人憂心不已:有好些石刻雜亂的排放在室內,有些僅用鐵欄桿護住,頗有監(jiān)獄的味道,就是畫像石展廳里的漢畫像石也僅僅是用玻璃罩住視線也不好。
上一篇:孔廟大成殿石雕龍柱
下一篇:風格奇異的嘉祥石雕